新聞詳情
陪伴有道——暑期親子手機使用指南發(fā)表時間:2025-07-07 12:12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: 暑假將至,孩子們終于迎來了放松和調(diào)整的時光。然而,隨著學習任務(wù)的暫時減輕,手機等電子產(chǎn)品也往往悄悄“占領(lǐng)”了孩子們的大量時間。玩手機本身不是壞事,關(guān)鍵在于是否合理、適度。在這個信息唾手可得、誘惑無處不在的時代,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,成了許多家庭共同關(guān)注的話題。 “到時間了,還不交手機,一點自覺性都沒有?!? “眼睛近視成這樣,成績也下降了,不要總想著玩手機?!? “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手機,我看你是手機沉迷了?!? “不許玩手機了,快寫作業(yè)?!? 這些熟悉的場景,是否也曾在我們的家庭中反復上演?這些略顯焦慮的話語背后,其實藏著我們對孩子滿滿的愛與擔憂:擔心視力受損、成績下降,擔心孩子沉迷虛擬世界、難以自控。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,他們可能并不是故意與父母“對著干”,而是在用手機滿足內(nèi)在的一些心理需求——比如好奇心驅(qū)動下的探索、人際互動的渴望、壓力下的放松,甚至是通過游戲或社交獲得的成就感和價值感。 一味禁止,往往適得其反。在這個“手機在手、信息滿屏”的時代,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科學使用手機?以下幾點建議,希望能為您帶來一些啟發(fā): 1. 留出緩沖區(qū),讓孩子慢慢停下來 面對手機中五彩斑斕的信息和豐富的互動內(nèi)容,孩子很容易“沉浸式”體驗。此時若突然收到“不許玩,交手機”的指令,就像讓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急剎車,這是相對困難的。從腦科學的角度看,這不是孩子“不聽話”,而是因為孩子的大腦控制系統(tǒng)尚未完全發(fā)育成熟,還不擅長“說停就停”。 小貼士:當時間到了,孩子還沒放下手機,不妨先深呼吸,穩(wěn)住自我情緒。然后在意識層面,像高速路上設(shè)置減速緩沖路段一樣,給孩子一點“剎車”的安全時間,讓孩子從“線上”逐步過渡到“現(xiàn)實”。 2.規(guī)則一起定,協(xié)商更有用 與其單方面設(shè)限,不如攜手訂立規(guī)則。協(xié)商之前,可以先對孩子表達理解,如:“我知道手機不容易放下,也理解你想放松一下,不如我們一起商量一下關(guān)于手機的使用,你看可以嗎?”讓孩子感受到我們與他站在同一戰(zhàn)線,而不是對立面。在協(xié)商時,可以一起討論:緩沖時間要多久?提前多久提醒?由誰來提醒?如果玩游戲超時怎么辦?如果提醒后還是不愿放下手機該如何處理?等。 小貼士:無論孩子多大,我們盡量不要單方面作出決定,多傾聽孩子的想法,在他的需求與自己的期望之間找到平衡點。 3. 掌握合適的溝通語言 “快寫作業(yè)!”“不許玩手機了!”“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手機”等言語,往往帶有催促和指責的味道,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觸。也許他們會短暫放下手機,但長期來看,這種溝通方式可能會傷害親子關(guān)系。 小貼士:將帶有指責和評價的語言,轉(zhuǎn)化為以“我”為主語的表達方式,表達我們的感受和期望,比如“我看到……我知道(我感到)……我希望……”。例如,可以對孩子說:“我聽到你手機里游戲的聲音,感到有些著急,我希望你在用手機放松的同時,也能把握好自己寫作業(yè)的時間?!?/span> 1. 看到需求,給予自主空間 每一個看起來不可理喻的行為背后,都有一個亟須被看見的心理需求,玩手機也不例外——他們可能在其中獲得成就感、維系友誼,或者轉(zhuǎn)移注意力、緩解壓力。停下來,認真傾聽孩子內(nèi)心的聲音,孩子也更愿意向我們敞開心扉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我們可以適當給予孩子自主空間,讓他們在手機中放松或探索新知識。 2.正向引領(lǐng),豐富情緒出口 與其“封殺”,不如教孩子“用好”手機。引導孩子利用手機學習新知識、觀看紀錄片、參與興趣社區(qū),拓寬視野的同時,也讓手機成為成長的助力而非阻力。 同時,引導孩子建立線下的情緒出口,如運動、閱讀、繪畫、社交活動等,也有助于降低對手機的依賴。 1. 設(shè)置手機區(qū)域 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中設(shè)立“手機停機坪”和“學習工作區(qū)”,幫助他們從環(huán)境上實現(xiàn)狀態(tài)切換。我們也可以身體力行,放下手機、共同專注,相互監(jiān)督和支持,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。 2. 減少無意打擾 當孩子沉浸在手機或其他活動中時,頻繁打擾反而加劇焦慮與沖突。可以和孩子約定溝通時間,減少臨時打擾,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,也提升他們的時間掌控能力。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,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嘗試用理解與引導,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手機使用習慣時,請別忘了:親子之間的陪伴與互動,本身就是最自然、最有效的引導方式。特別是在暑假這個相對寬松的時間里,一些輕松而有意義的親子活動,不僅能增進感情,也能在無形中減少孩子對手機的依賴。下面為您推薦幾種適合親子共度的互動方式,讓這個假期更溫馨、更有意義。 推薦一:親子共讀 親子閱讀不僅幫助孩子開闊視野、豐富知識,更是親子之間心貼心交流的好機會。通過共讀,孩子能夠在書中找到共鳴,家長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孩子的內(nèi)心世界。這種陪伴不僅拉近了彼此的距離,也讓孩子在溫暖的環(huán)境中自信成長、勇于探索。 1. 《好心情手冊》 作者:邵夷貝著 出版社:中信出版集團 簡介:作者結(jié)合親身經(jīng)歷,圍繞情緒調(diào)節(jié),在書里講解了很多積極心理學相關(guān)知識,通俗易懂。如情緒崩潰時,學會轉(zhuǎn)移注意力,和情緒保持距離;焦慮不安時,練習正念冥想;狀態(tài)不佳時,建立屬于自己的滋養(yǎng)清單;想要建立積極情緒時,每天記錄當天發(fā)生的3件好事。讀一讀這本書,掌握技巧,收獲一份快樂! 2. 《給大人們的情緒使用說明書》 作者:【日】水島廣子 著 王盈盈 譯 出版社: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簡介:在本書中,作者詳細地解析了憤怒、焦慮、不悅、悲傷、懊惱、寂寞、內(nèi)疚這7種負面情緒,以及一些常見的情緒困境。幫助我們拆解情緒的心理運作機制,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管理方法,從而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,實現(xiàn)情緒自由,活出輕盈的人生。 3. 《比較的囚徒》 作者:陸靜怡 邱天著 出版社: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簡介:作者將“比較”這一復雜心態(tài)進行了專業(yè)明晰的解析,從我們身邊的現(xiàn)實案例出發(fā),深入淺出地闡述了“內(nèi)卷”的心理成因,“比較”如何左右了個人幸福感、團隊凝聚力和社會大環(huán)境。 4. 《早安,怪物》 作者:[加]凱瑟琳·吉爾迪納 著 出版社:花山文藝出版社 簡介:本書講述了這五個來訪者在心理層面的“英雄之旅”:如何面對難以言說的傷痛,如何發(fā)現(xiàn)內(nèi)心潛藏的勇氣,如何用令人敬佩的力量戰(zhàn)勝創(chuàng)傷,重新建立健康的人際邊界,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。作者以小說般的筆法寫下了診室中發(fā)生的故事,讀來令人心碎,卻也鼓舞人心。 推薦二:親子共賞 假期里,一起觀看一部有意義的電影、紀錄片,或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短途旅行,共同感受大自然或人文之美。皆是打開孩子內(nèi)心、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連接的好機會。 1. 《哪吒之魔童鬧?!?/span> 《哪吒之魔童鬧?!肥恰赌倪浮废盗须娪暗牡诙?,講述天劫之后,哪吒、敖丙的靈魂雖保住了,但肉身很快會魂飛魄散。太乙真人打算用七色寶蓮給二人重塑肉身。但是在重塑肉身的過程中卻遇到重重困難,哪吒、敖丙的命運將走向何方? 2. 《奇跡樂隊》 《奇跡樂隊》是由盲人少年素人群體主演的音樂題材的青春電影。6名視障少年夢想成為優(yōu)秀的音樂人,組成了一支“奇跡樂隊”,憑著對音樂的執(zhí)著與熱愛,在盲校老師的幫助下,在家人的鼓勵下,克服常人無法想象的重重困難,通過音樂讓觀眾看到了他們不一樣的青春故事。 3.《撥浪鼓咚咚響》 這是一段尋親之旅,一段心靈治愈的路。在遼闊的黃土地上,一輛貨車穿梭在曲折的公路上,載著兩個完全不同卻又緊密相連的人——貨車司機茍仁和尋找父親的“熊孩子”毛豆。他們偶然相遇,機緣巧合之下,一同踏上了這段充滿溫情與矛盾的尋親之旅。 4. 《遠山花開》 該片將鏡頭對準鄉(xiāng)土中國、基層教師與留守兒童,在深厚的師生情誼中折射出蘇陜兩地協(xié)作十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。其敘事風格清新溫暖,以潤物無聲的語氣、原生態(tài)的質(zhì)感畫面,把蘇陜協(xié)作的恢宏詩卷徐徐展開,用孩童的視角,把東西部城市牽手同舟共進的身邊事娓娓道來。 推薦三:親子共運動 適當?shù)倪\動不僅能增強體質(zhì),還能緩解情緒壓力,是親子間建立默契和快樂回憶的好方式。假期里,不妨一起動起來,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和健康! 1. 游泳 游泳不僅能增強體質(zhì),還能促進心肺功能的發(fā)展,是一項全身鍛煉的運動。水中活動有助于緩解壓力,讓身心更加放松。 建議方式:每周可根據(jù)實際情況安排1~2次游泳,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充分享受水中運動的樂趣。 心理小貼士:水的浮力和流動性有助于緩解焦慮和緊張情緒,親子一起游泳還能增進彼此的信任和親密感。 2. 拼圖 拼圖不僅能鍛煉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,也促進親子間的合作與溝通。一起完成拼圖,是一種輕松愉快的親子互動方式。 建議方式:根據(jù)孩子的興趣和年齡選擇合適難度的拼圖,設(shè)定小目標,共同完成,感受成就感。 心理小貼士:拼圖過程中培養(yǎng)的合作精神和耐心,對孩子的情緒調(diào)節(jié)和問題解決能力有積極影響。 3. 板羽球 板羽球是一項簡單易學的運動,適合全家一起參與。揮拍擊球不僅鍛煉身體協(xié)調(diào)性,也增強親子間的互動與默契。 建議方式:選擇安全的場地,制定輕松的游戲規(guī)則,保持運動的趣味性和安全性。 心理小貼士:運動時的親子互動能促進情感連接,幫助孩子培養(yǎng)積極的運動習慣和團隊合作精神。
文章分類:
綿實快訊
|